转自:中国信托业协会

2024年被称为“数据资产入表”元年。1月1日,《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正式实施,数据资源的确认范围与会计处理适用准则得到明确,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开始探索数据资产入表之路。

据2024年中报统计,共有64家公司在半年报中披露了企业数据资源数据,入表总额合计14.02亿元。其中,43家上市公司披露规模为13.77亿元,9家新三板公司披露规模为1245.49万元,12家非上市公司披露规模为1301.58万元,包括8家发债城投公司,披露规模为1237.45万元。这些数据显示上市公司在数据资源入表方面的积极探索和重视。

问题一:什么是数据资产?

数据资产是指组织或个人拥有的、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数据资源。这些数据可以是结构化的,如数据库中的表格数据,也可以是非结构化的,如文本文件、图片、视频等。数据资产的价值在于它们能够为组织提供决策支持、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效率、创造新的收入来源等。

数据资产管理包括,1.数据收集,收集来自不同来源的数据,包括内部生成的数据和外部获取的数据。2.数据存储,确保数据安全地存储在适当的系统中,便于访问和分析。3.数据清洗,清理数据,去除错误和不一致,以提高数据质量。4.数据整合,将来自不同来源的数据整合在一起,以便进行更全面的分析。5.数据安全,保护数据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滥用。6.数据分析,使用统计和机器学习技术来分析数据,提取有价值的信息。7.数据治理,制定政策和流程来管理数据的整个生命周期,确保数据的合规性和质量。8.数据变现,通过数据销售、数据驱动的产品或服务等方式,将数据资产转化为经济价值。

问题二:数据资产怎么入表?

从目前的实践案例来看,数据资产实现入表,在确认数据资产的价值基础上,对数据资源进行加工处理,在有关部门登记进行数据确权,通过有效的治理与管理形成数据产品,确认数据的使用场景并进行经济利益分析、成本合理归集与分摊,通过成本法、市场法或收益法确定数据资产价值,以及列报与披露等步骤。

1.关于数据的相关规定

《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中指出,企业使用的数据资源,符合条件的,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企业日常活动中持有、最终目的用于出售的数据资源,符合相关条件的,应当确认为存货;企业出售确认为存货的数据资源,应当按照存货准则将其成本结转为当期损益;同时,企业应当按照收入准则等规定确认相关收入;企业出售未确认为资产的数据资源,应当按照收入准则等规定确认相关收入。

2.数据资产入表的步骤

数据资产入表是一个将数据资源转化为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的过程,它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和步骤。首先需要界定哪些数据属于资产范畴,如客户数据、市场数据等,并确保这些数据具有实际或潜在的经济价值。其次,建立一个综合考虑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稀缺性以及未来可能带来的经济利益等多个维度的评估体系。第三,设立专门的数据管理部门或指定数据管理员,负责数据管理政策、监督数据质量、确保数据安全等。第四,进行数据清洗与整合,去除重复、错误或不完整的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并将分散的数据汇集起来形成统一的数据视图。第五,根据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的要求,结合企业业务特点和数据资产的特性,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入表策略。第六,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确保数据资产的采集、处理、分析和利用过程符合相关法规和企业政策的要求。第七,定期对数据资产进行评估和审查,及时调整入表策略和管理方法。

3.数据资产入表实施阶段需要注意事项

实施阶段要点:要确认入表条件,做好资源价值评估、入表风险评估、数据资源入表及核查。比如,需要确认作为资产的数据资源到底哪些是无形资产、哪些是存货、哪些可以入表、哪些无法入表。数据资源价值评估在首次入表主要采用成本计价法入表,需要按照数据资产采集、维护、管理等各项成本计入。

数据资产入表的全流程实施指南还包括原始数据收集、形成数据资源、可入表数据资源识别、一次入表、数据产品研发和生产、数据要素市场登记、通过数据产品登记和交易获得数据资产凭证、二次入表以及数据资产评。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企业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存货”项目下增设“其中:数据资源”项目,反映资产负债表日确认为存货的数据资源的期末账面价值;在“无形资产”项目下增设“其中:数据资源”项目,反映资产负债表日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数据资源的期末账面价值;在“开发支出”项目下增设“其中:数据资源”项目,反映资产负债表日正在进行数据资源研究开发项目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支出金额。

问题三:以城投公司为例,有哪些数据资产?

城投公司可能会拥有大量的数据资产,如城市规划数据、交通流量数据、公共设施使用数据等。这些数据资产通过整合和分析,可以为城投公司提供决策支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以城投公司智慧项目为例,城投公司在智慧城市项目中可以使用多种数据资产,这些数据资产涵盖了城市运营的各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1.公用事业数据:如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等,这些数据可以用来优化资源分配和提高运营效率。2.交通流量数据:包括城市公交、地铁、出租车等公共交通系统的使用数据,用于改善交通管理和规划。3.政务数据,涉及政府服务和行政操作的数据,有助于提高政府服务的透明度和效率。4.环境监测数据:如空气质量、水质监测等,用于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5.公共安全数据:包括视频监控、犯罪统计等,用于提升城市安全和应急响应能力。6.健康医疗数据:如电子病历、公共卫生统计等,用于改善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管理。7.教育数据:涉及学校管理、学生表现等,用于提升教育质量和资源分配。8.能源使用数据:如电力、燃气消耗数据,用于优化能源管理和节能减排。9.经济活动数据:包括商业交易、税收等经济数据,用于经济分析和政策制定。10.城市设施使用数据:如公园、图书馆等公共设施的使用情况,用于设施管理和服务改进。

问题四:数据资产入表有哪些实践案例?

数据资产入表是将数据资源转化为可以在财务报表中体现的资产,这对于企业的数据管理和价值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1.数据资产入表的案例分析

江苏省首单数据资产入表:南京市城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完成约700亿条公交数据资源资产化并表工作。

扬子国投水务行业数据资产入表:扬子国投完成首批3000户企业用水脱敏数据资产化入表工作,成为水务行业全国首单数据资产入表案例。

全国首单车联网领域数据资产入表:先导(苏州)数字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完成超30亿条智慧交通路侧感知数据资源资产化并表工作,成为全国首单车联网数据资产入表案例。

2.数据资产融资的案例分析

数据资产融资是一种新兴的融资方式,它允许企业利用其拥有的数据资源作为担保来获取资金。

广东首单数据资产入表融资: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的“资讯通”数据资产完成入表,并在此基础上获得中国工商银行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南沙分行授信500万元。

河南省首单数据资产融资:河南数据集团“企业土地使用权”数据在郑州数据交易中心挂牌上市,获得金融机构授信额度800万元,完成了河南省首笔数据资产无抵押融资案例

上海数据资产质押贷款:建行上海市分行与上海数据交易所合作,成功发放了首笔基于上海数据交易所“数易贷”服务的数据资产质押贷款。

湖南大数据交易所数据资产融资:湖南大数据交易所与光大银行长沙分行合作,成功提供湖南首笔数据资产无抵押融资服务,帮助湖南本土企业盛鼎科技获得光大银行500万授信额度。

问题五:信托方式参与数据资产入表涉及哪些方面问题?

信托方式参与数据资产入表涉及多个方面的问题,包括法律框架、会计处理、风险管理和收益分配等。

法律框架:数据资产作为信托财产需要满足确定性、合法性和独立性的特点。我国目前没有专门针对数据权属确认和登记的法律法规,但实践中,企业一般在数据交易中心进行数据资产确权登记。

会计处理:数据资产入表需要符合会计准则,包括合法权属、价值性和可计量性。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提供了指导,如何将数据资源确认为无形资产或存货等资产类别。

风险管理:数据资产的过程监测、应急管理和信息披露是风险管理的关键。数据资产权利主体应建立预警、应急和处置机制,确保数据资产的安全和合规使用。

收益分配:数据资产的收益分配机制需要完善,确保各相关主体的权益得到保护。收益分配应遵循“谁投入、谁贡献、谁受益”的原则,并考虑数据资产的再开发和再分配。

信托受托人资格:合格的数据受托方需要满足一定的资质要求,包括数据安全和管理能力。目前,法律尚未明确规定数据受托方的具体资质要求,但实践中,信托公司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和基础设施。

信托方式的探索:信托公司为数据资产提供价值形成、转化、处置的服务,有利于通过市场化方式促进数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形成。信托公司可以提供投融资管理服务,实现数据资产的投资价值和社会价值。

总结来看,一是数据资产价值化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数据资产可以无限交易、流通、共享,并衍生出新的数据产品;二是公共服务业是数据资产融资的重要参与方,如停车服务数据、产权交易数据等;三是数据资产的形态和价值化的方式多样,包括数据知识产权、数据集、数据应用等;四是数据资产融资后,资金是否用于数据产品的推广和应用,形成正反馈闭环,还有待探索;五是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数据资产融资给金融机构的风控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课题。

数据资产入表不仅有助于企业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自身的数据资源,还能作为融资和信贷的依据,推动数据资产的市场化和货币化。随着数据资产化进程的推进,预计未来会有更多行业和企业参与到数据资产入表的实践中来。

特别声明:文章为作者工作学习思考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单位或机构观点,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联系作者或咨询专业机构。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张靖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