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网

(杜焕芳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9月25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贸仲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承杰在会上发布《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年度报告(2023-2024)》(以下简称《2023-2024年度报告》)和《贸仲仲裁裁决域外承认与执行案例选编》(以下简称《执行案例选编》)。贸仲党委书记兼副秘书长徐延波主持发布会。

《2023-2024年度报告》课题组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杜焕芳,课题组成员环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蒋弘,通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崔强,以及《执行案例选编》课题组负责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陈剑玲等专家学者参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以下内容是《2023-2024年度报告》课题组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杜焕芳在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的内容节选。

记者:请谈一谈当下中国仲裁人才培养情况。

杜焕芳:关于当下中国仲裁人才培养的情况在我们今年的《2023-2024年度报告》第一章里面有非常详细的介绍和说明,我简要地归纳总结。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中国仲裁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和具体的培养模式。第一,从顶层设计,在坚持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大背景下,司法部、教育部、中国贸促会等关于涉外仲裁人才培养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指导性文件和意见,特别是关于涉外国际仲裁人才的专项班、硕士班,还有明年开始部分高校可能会新增这个方向的法律专业的博士学位。

第二,从国内目前的培养方式来看,因为仲裁是典型的实践导向的解纷方式,所以不是法学院校自己“关起门”来培养。从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好的培养方式往往是各个法学院校跟我们主要仲裁机构进行合作来共同培养,开设课程,包括教材、教案与教学的实践,尤其是中国仲裁人才的培养最主要的是坚持以实践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贸仲已经和三十多个高校签署了全面的仲裁人才培养合作协议,提供大量的师资团队、完整的课程讲授,其实还有两个例子,我可以列举一下,就是大量推行以模拟法庭、模拟仲裁庭的教学方式来实战式的培养我们仲裁人才。

2000年贸仲就开始举办“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到目前已经办了21届,今年正在举办第22届。在这21届比赛里,我注意到有超过两三百的法学院校,国内外超过一万名的高校学生参与。历经二十年之久,已经迅速的在我们中国,甚至是在国际仲裁舞台里成长出来了仲裁人才队伍。第二个例子,贸仲举办国际投资模拟仲裁庭比赛也已经开展了五年。现在国际投资仲裁成为竞争更加激烈的领域,而且可能会成为我们仲裁的新增长点。这些高效实践性的,强度很高,频次也很高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发挥出我们实战型仲裁人才培养的优势。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